"鸟兽"作为汉语固定词语,泛指天空中飞行的禽类与地面上行走的兽类。该词最早见于《论语·阳货》中"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"的论述,体现了古代教育中对自然认知的重视。在文字学层面,《说文解字》收录的466个动物相关字词印证了该词语的语义根基,先民通过观察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基础文字。成语系统中存在"如鸟兽散""兽聚鸟散"等六组成语,形象展现了该词在描述群体行为与自然现象时的语言功能。古代典籍中"鸟兽"常与"草木"并称,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分类体系。
苏舜钦(1008—1048),北宋词人,字子美,祖籍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,曾祖时迁至开封(今属河南)。曾任县令、大理评事、集贤殿校理,监进奏院等职位。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,为守旧派所恨,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,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,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。罢职闲居苏州。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,但不久就病故了。与宋诗“开山祖师”梅尧臣合称“苏梅”。有《苏学士文集》诗文集,《苏舜钦集》16卷,《四部丛刊》影清康熙刊本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苏舜钦集》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