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·清狂的诗句(共1句)

清狂简介

清狂,汉语词语,拼音为qīng kuáng,原指痴颠或放逸不羁之态。该词兼具双重语义维度:既可形容人的狂放不羁,如杜甫“裘颇清狂”展现少年洒脱,亦能描述精神异常,《汉书》中“清狂不惠”即指心智失常。

作为文学意象,“清狂”常承载复杂情感。李商隐无题》以“未妨惆怅是清狂”升华其意,借巫神女、清溪小姑等典故,将之凝练为明知无益仍执着追求的惆怅心境。这种通过跳跃性意象构建的抒情境界,使该词成为古典歌独特的情感符号。

该词汉代始见于史籍,魏晋后逐渐融入文学语境。左思《魏都赋》以“仆党清狂”凸显豪迈气概,至唐代杜甫等诗人多取其不羁之义,而李商隐通过悲剧性重塑,拓展了其内涵层次,展现出语义流变的文学张力。

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

黄庭坚(公元1045年-公元1105年),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又称豫章黄先生,汉族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。北宋诗人、词人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而且,他跟杜甫、陈师道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宋治平四年(公元1067年)进士。历官叶县尉、北京国子监教授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丞、涪州别驾、黔州安置等。诗歌方面,他与苏轼并称为“苏黄”;书法方面,他则与苏轼、米芾蔡襄并称为“宋代四大家”;词作方面,虽曾与秦观并称“秦黄”,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