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时·形色的诗句(共1句)

形色简介

形色,汉语词语,拼音为xíng sè,原指形体与容貌,后延伸至神态、样貌、颜色等物质形态的具象呈现,亦包含情绪通过面部表情外显的涵义。

其内涵包含自然物象与人文表意双重维度:既指人体或物体的外在形貌、颜色、样式等物理特征,如体表气色、器物形制;也用以描述人的神态变化及情绪外显,如“形色索漠”等表述均体现其表情达意功能。佛教经典及儒家典籍常将其与生命哲学关联,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以“形色”指众生容貌差异,《孟子》则将其视为天性外显的载体。

该词最早见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“形色天性”的哲学命题。后世文献中语义逐渐扩展:南朝颜延之论贫病对形神的影响,北齐颜之推辨析星形色,元代陶宗仪记载玉器形色特征,均从不同语境诠释其物质形态与精神表意的综合表达。

杨时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杨时(1053—1135)字中立,号龟,祖籍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东),将乐人。北宋哲学家、文学家、官吏。熙宁九年进士,历官浏阳、余杭、萧山知县,荆州教授、工部侍郎、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。先后学于程颢、程颐,同游酢、吕大临、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。又与罗从彦、李侗并称为“南剑三先生”。晚年隐居龟山,学者称龟山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