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偓·肘腋的诗句(共1句)

肘腋简介

肘腋,汉语词语,拼音为zhǒu yè,原指人体上肢部位的胳膊肘与腋窝,后衍生出多重比喻义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戴就传》“挟於肘腋”的记载。

其词义涵盖三个层面:本义指具体的生理部位;引申为空间上极近的位置,如《三国志·蜀志》中“肘腋之下”形容迫近的威胁;亦喻指身边亲信或重要助手,如《明史·张兴传》中的“行阵为肘腋”。唐宋时期多用于文,杜甫以“肘腋祸”暗喻内部隐患,白居易则以“倚为肘腋”表达对僚属的信赖。

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语义流变:汉代侧重本义描述,三国时期强化空间隐喻,唐代起广泛运用于政治语境,宋明时期延续亲信关系的比喻。历代典籍如《东轩笔录》《水浒后传》均沿用其多重比喻义,反映出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语言演变轨迹。

韩偓的诗词曲代表作
韩偓(公元842年~公元923年)。中国唐代诗人。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