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濂·肘腋的诗句(共1句)

肘腋简介

肘腋,汉语词语,拼音为zhǒu yè,原指人体上肢部位的胳膊肘与腋窝,后衍生出多重比喻义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戴就传》“挟於肘腋”的记载。

其词义涵盖三个层面:本义指具体的生理部位;引申为空间上极近的位置,如《三国志·蜀志》中“肘腋之下”形容迫近的威胁;亦喻指身边亲信或重要助手,如《明史·张兴传》中的“行阵为肘腋”。唐宋时期多用于文,杜甫以“肘腋祸”暗喻内部隐患,白居易则以“倚为肘腋”表达对僚属的信赖。

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语义流变:汉代侧重本义描述,三国时期强化空间隐喻,唐代起广泛运用于政治语境,宋明时期延续亲信关系的比喻。历代典籍如《东轩笔录》《水浒后传》均沿用其多重比喻义,反映出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语言演变轨迹。

宋濂的诗词曲代表作
宋濂(1310—1381),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,明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汉族,浙江人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又与章溢、刘基、叶琛并称为“四先生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