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涉·肘腋的诗句(共1句)

肘腋简介

肘腋,汉语词语,拼音为zhǒu yè,原指人体上肢部位的胳膊肘与腋窝,后衍生出多重比喻义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戴就传》“挟於肘腋”的记载。

其词义涵盖三个层面:本义指具体的生理部位;引申为空间上极近的位置,如《三国志·蜀志》中“肘腋之下”形容迫近的威胁;亦喻指身边亲信或重要助手,如《明史·张兴传》中的“行阵为肘腋”。唐宋时期多用于文,杜甫以“肘腋祸”暗喻内部隐患,白居易则以“倚为肘腋”表达对僚属的信赖。

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语义流变:汉代侧重本义描述,三国时期强化空间隐喻,唐代起广泛运用于政治语境,宋明时期延续亲信关系的比喻。历代典籍如《东轩笔录》《水浒后传》均沿用其多重比喻义,反映出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语言演变轨迹。

李涉(约806年前后在世),唐代诗人。字不详,自号清溪子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早岁客梁园,逢兵乱,避地南方,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。后出作幕僚。宪宗时,曾任太子通事舍人。不久,贬为峡州(今湖北宜昌)司仓参军,在峡中蹭蹬十年,遇赦放还,复归洛阳,隐于少室。文宗大和(827-835)中,任国子博士,世称“李博士”。著有《李涉诗》一卷。存词六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