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逢·鲸鲵的诗句(共1句)

鲸鲵简介

鲸鲵为汉语词语,读音jīng ní,原指鲸类动物(雄称鲸,雌称鲵)。后衍生多重比喻义:可代指侵略者、海盗等凶恶敌人,或象征无辜被杀者,清代文献中亦用于描述海盗活动。

其内涵随语境发展呈现多元特征。早期文学作品多以其生物意象描绘巨形象,如曹植洛神赋》。作为比喻时,既可指代残暴敌人(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),又引申为受迫害者(李陵《答苏武书》),甚至曾作为传国宝的象征。

词源流可溯至先秦,《左传》首创其负面象征用法。后世《晋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典籍沿袭其喻,胡三省注《资治通鉴》时强调指代“敌人之魁桀者”。自汉至清,语义核心保持稳定,细节随时代流变,持续活跃于文言体系。

王逢,字原吉,号最闲园丁、最贤园丁,又称梧溪子、席帽人,江阴(今江苏江阴)人,元明之际人。学诗于延陵陈汉卿,有才名,作《河清颂》,为世传诵。有大官举荐出仕,以病坚辞不就。原籍江苏江阴,后避兵祸于无锡梁鸿山。游松江,筑悟溪精舍于青龙江畔青龙镇(今属青浦县)。1366年58日(元至正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)移居乌泥泾宾贤里。栖隐之所,为宋张氏故居,逢名园为最闲园,居室为闲闲草堂,并自题园中“藻德池”等八景诗,记得园经过。明洪武年间,以文学征召,谢辞。卒年七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