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中·一时的诗句(共1句)

一时简介

“一时”是汉语常用词语,读音为yī shí,本义指时间、时刻或时期,后衍生为多维度时间概念,兼具佛教术语属性。

该词包含时间量级与状态双重含义:既可指代季节、时辰等特定时间单位,亦表示短暂片段(如“一时半刻”)、同时性(如“一时齐发”)或偶然机遇(如“千载一时”)。在历史文献中常阐释时势变迁(“彼一时此一时”)或群体现象(“一时之志士”),近义词包括“暂时”“临时”,反义词为“持久”“常常”。

其概念雏形见于先秦典籍,《国语》以“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”划分农事周期,《淮南子》将三定为一季。汉魏时期扩展至社会领域,《后汉书》用“一时之功”强调时效。宋代《朱子语类》细化时间层级,沈括梦溪笔谈》规范时辰划分。明清小说如《喻世明言》多用于瞬时义,呈现口语化演变。

汪中的诗词曲代表作

汪中,(1744—1794)江苏江都人,字容甫。幼孤贫,赖母授读。少长,游书肆,借阅经史百家书籍,过目成诵,遂为通人。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。以母老不赴朝考。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,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。笃志经学,尤精《周官》、《左氏传》,兼治诸子。与同乡王念孙、刘台拱为友,服膺顾炎武,自许为私淑弟子。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,撰《黄鹤楼铭》等文,传诵一时。后至杭州文澜阁掌《四库全书》,旋卒。有《广陵通典》、《春秋后传》、《容甫先生遗》、《述学内外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