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桥仙》,词牌名,又名《鹊桥仙令》、《金风玉露相逢曲》、《广寒秋》,双调五十六字,前后阕各两仄韵,一韵到底。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。

关于“鹊桥仙”这一词牌名的由来,一说因欧阳修有词“鹊迎桥路接天津”一句,取为词名。又有一说,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。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“鹊桥相会”的神话有关。古时关于“鹊桥”的神话,以东汉应劭《俗通》中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的记载为最早。至唐时,民间传说更为普遍,人多有吟咏。该调当于此际产生。

鹊桥仙 陈永正

  • 1.《鹊桥仙·清光潋滟近现代·陈永正清光潋滟,故山迢递,相望何年何夜。啼乌无数别枝飞,又栖向、秦宫鸳瓦。荒荒自照,沈沈谁待,容易柳梢斜挂。小楼深院欲明时,悄不觉、露飞霜下。
  • 2.《鹊桥仙·咏雁寄海南友人近现代·陈永正凉风万里,乱芦今夜,渺渺荒波如许。青枫斜月递微明,终不共、众禽栖处。鱼龙偃卧,年华荏苒,二十五弦都苦。一从南渡未招魂,向沙际、暮朝呼汝。
  • 3.《鹊桥仙·晴江弥弥近现代·陈永正晴江弥弥,郊原渺渺,一望青芜萧索。高楼无处可伤春,料春在、篱边墙角。枝嫌绿重,絮怜风软,满帐春云浓扑。千红扫地敢关情,且留取、三花两萼。
  • 4.《鹊桥仙·路回远港近现代·陈永正路回远港,烟沈绝岸,谁为临流小住。溅裙飞浪总无情,更夜渡、芙蓉风雨。怨禽惊起,痴龙睡未,两桨冲波难去。鸱夷一舸几时归,但和得、江头潮怒。

陈永正(1941.12—),字止水,号沚斋。男,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,世居广州。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,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。1978年考取中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,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,留校工作。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、中文系博士生导师,中山大学——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,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,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、五届副主席,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,中华诗教学会会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