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桥仙》,词牌名,又名《鹊桥仙令》、《金风玉露相逢曲》、《广寒秋》,双调五十六字,前后阕各两仄韵,一韵到底。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。

关于“鹊桥仙”这一词牌名的由来,一说因欧阳修有词“鹊迎桥路接天津”一句,取为词名。又有一说,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。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“鹊桥相会”的神话有关。古时关于“鹊桥”的神话,以东汉应劭《俗通》中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的记载为最早。至唐时,民间传说更为普遍,人多有吟咏。该调当于此际产生。

鹊桥仙 俞士彪

  • 1.《鹊桥仙·其二·客兖州哭马龙伯先生清朝·俞士彪歌传蒿里,琴亡流水,痛我穷途谁主。庭前寒月下梧桐,只此景便分今古。八年道义,千秋契合,肠断音容何处。茫茫归路二千馀,是昨岁、同君来路。
  • 2.《鹊桥仙·其七清朝·俞士彪漏声难数,雨声休听,强把星眸双闭。个侬原是病烦人,最怕是、夜来无寐。万千泪点,未零先揾,瞒着鸳鸯绣被。高烧银烛到天明,只照得、影儿独自。
  • 3.《鹊桥仙·其五·送别清朝·俞士彪朔风吹面,晓霜迷路,又唱骊歌一阕。眼前多少送行人,知为着、阿谁呜咽。金尊懒劝,玉箫空奏,回首乱山重叠。此生羡杀少情人,怎鍊得、柔肠似铁。
  • 4.《鹊桥仙·其六清朝·俞士彪翠云卸枕,玉楼衬被,双颊夜来偏好。金钩银蒜影模糊,灯一点、不妨留照。薄酲未醒,暗香正暖,睨着横波微笑。玉郎已是瘦棱棱,怕明日、腰围更小。
  • 5.《鹊桥仙·其四清朝·俞士彪更筹渐尽,帘钩犹挂,翠被香消谁爇。见时也只是寻常,才不见、便增悲咽。月华照罢,雁声啼过,懒把恨词重阅。梦魂夜夜隔妆台,料还是、相思未切。
  • 6.《鹊桥仙·其一清朝·俞士彪落梅千点,湿云万叶,欲问韶华何处。罗襟渍泪不曾干,怎怪得、春来多雨。芳尊酒冷,瑶琴尘积,便有心情难诉。怕他柳眼惯窥人,不敢向、小亭閒步。
  • 7.《鹊桥仙·其二·夏思清朝·俞士彪齐纨似玉,越罗如水,楼上晚妆初歇。冰肌玉骨自生凉,怎要得、人心长热。柳风入袂,荷香拂枕,天畔又悬新月。离情别恨不能言,生怪杀、暮蝉呜咽。
  • 8.《鹊桥仙·其八清朝·俞士彪黛螺初点,玉纤轻握,催煖金壶绿醑。旧巢燕子一双儿,也学我、绮窗私语。怕他娇小,费侬珍惜,好个朝朝暮暮。万年枝上合欢花,浑不信、人间春去。
  • 9.《鹊桥仙·其一·初至兖州报家大人清朝·俞士彪黄花老却,丹枫落尽,寒气渐侵衣袂。秋风病子落天涯,料岂是、亲心得已。岁华荏苒,故人零落,千古泗桥流水。荒烟白草兖州城,但日暮、哀笳竞起。
  • 10.《鹊桥仙·其三清朝·俞士彪疏桐引露,残蕉滴雨,半晌漏声才下。梦中不见彩云归,但独对、残灯无话。醉轻易醒,愁多难讳,羞说沈腰堪把。缄将白发寄伊行,更莫为、有情惊诧。
原名佩,字季瑮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。诸生,曾官崇仁县丞。与毛先舒、徐士俊、丁澎、毛奇龄、张台柱、洪升等唱和。著有《玉蕤词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