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乐》,原为唐教坊曲名,取用汉乐府“清乐”、“平乐”这两个乐调而命名。后用作词牌。《宋史·乐志》入“大石调”,《金奁集》、《乐章集》并入“越调”。通常以李煜词为准。双调四十六字,八句,前片四仄韵,后片三平韵。一说李白曾作《清平》,《尊前集》载有李白词四首,恐后人伪托,不可信。

双调,四十六字。上阕押仄声韵,下阕换平声韵。也有全押仄声韵的。

清平乐

  • 861.《清平乐·深深禁篽宋朝·黄升 深深禁篽。霁日明莺羽。风动槐龙交翠舞。恰恰花阴亭午。 一帘暖絮悠飏。金炉旋炷沈香。天子方看谏疏,内人休斗新妆。 ...
  • 862.《清平乐·风韶烟腻宋朝·黄机 风韶烟腻。春事三之二。说与人生行乐耳。富贵古来如此。西园已有心期。姚黄魏紫开时。纤指金荷潋滟,香唇银竹参差。 ...
  • 863.《清平乐·锦屏香褪宋朝·赵汝茪 锦屏香褪。寒隐轻衫嫩。燕子护泥飞不稳。庭掩百花难认。双双绣带微风。海棠此夜帘栊。愁损一番寒食,小窗淡月残红。 ...
  • 864.《清平乐·吴头楚尾宋朝·向子湮 吴头楚尾。踏破瓦鞋底。万壑千岩秋色里。不耐恼人风味。 而今老我芗林。世间百不关心。独喜爱香韩寿,能来同醉花阴。 ...
  • 865.《清平乐·人间尘外宋朝·向子湮 人间尘外。一种寒香蕊。疑是月娥天上醉。戏把黄云挼碎。使君坐啸清江。腾芳飞誉无双。兴寄小山丛桂,诗成棐几明窗。 ...
  • 866.《清平乐·东风归早宋朝·王灼 东风归早。已绿瀛洲草。紫殿红楼春正好。杨柳半和烟袅。玉舆遍绕花行。初闻百啭新莺。历历因风传去,千门万户春声。 ...
  • 867.《清平乐·怀古元朝·周权 残山剩水,陌上多尘土。此地当时分汉楚。俯仰几番今古。暮云野树苍茫。秋风荒草沙场。极目寒鸦归外,数家篱落斜阳。 ...
  • 868.《清平乐·水仙花清朝·庄盘珠凌波顾影。偶尔游尘境。一笑春风心自警。梦比梅花易醒。冰姿澹雅天然。含情欲比湘烟。未许仙山蛱蝶,相寻相见相怜。
  • 869.《清平乐·浓香密翠。清朝·王策浓香密翠。一霎风吹碎。双鬓淡烟双袖泪。相别月明帘内。红桥已似天涯。况他桥里人家。从此秋窗秋雨,恹恹两地黄花。
  • 870.《清平乐·其四清朝·史承谦金风乍起,池馆清如水。一雨更添秋气味,半臂薄罗初试。良辰几度衔杯,年时诗卷重开。招手凌波仙子,皈依金粟如来。
  • 871.《清平乐·东风庭院清朝·江瑛东风庭院。寂寞珠帘卷。小立花阴题句懒。又见旧时双燕。树头一点残阳。薄寒飘尽蔫香。墙外谁家玉笛,等闲吹断人肠。
  • 872.《清平乐·其二·王百谷书上巳诗墨迹清朝·吴湖帆今年三月。连夜纷霏雪。何事东皇寒欲绝。病替踏青时节。者番杨柳迎风。春旗飞盖交红。未识丽人行处,长安陌上谁同。
  • 873.《清平乐·其一·为慧波题画清朝·冒广生一帘红雨。恼乱春无主。燕子飞来还又去。商略将春留住。怜他绝代容颜。因何堕落人间。问讯看花年少,几人看到花残。
  • 874.《清平乐·前题·和散华庵韵清朝·姚华板桥前去。记是经行处。叶上霜新红一树。惜取秋光小住。老来冷落诗肠。生疏水色山光。杖屐无须检点,高斋一榻疏狂。
  • 875.《清平乐·秋蛩清朝·陆珊嘈嘈切切。多少闲愁说。不管愁人肠百结。一夜小楼听彻。声声梦断西窗。奈何秋夜偏长。推枕揽衣起坐,床前明月如霜。
  • 876.《清平乐·琐窗朱户清朝·张尔田琐窗朱户。寂寞閒庭宇。斜倚绣帘吹柳絮。香透满身红雨。小园竟日谁来。伤春病酒情怀。解道方回肠断,江南梅子黄才。
  • 877.《清平乐·眼看春去清朝·曹景芝眼看春去。便自愁如许。窗外鹧鸪啼不住,日日风风雨雨。晓来梳洗都慵。怯寒下了帘栊。帘底落花如梦,有谁解惜残红。
  • 878.《清平乐·画帘垂地清朝·黄侃画帘垂地。一一娟花坠。细雨不禁萧瑟意。却把碧苔轻洗。暮寒庭院沈沈。雁声时度楼阴。幽梦蓦然惊醒,暗窗又是秋深。
  • 879.《清平乐·题赵珊珊掩镜捧心小影清朝·钱念生闲愁如许。心小难藏贮。幻出丝丝飞欲去。又被眉峰锁住。亭亭独立阶西。此心试问谁知。只有怀中明镜,照伊一点情痴。
  • 880.《清平乐·元宵前二日,重过东皋,见残雪未消,梅花欲绽,遂赋此阕清朝·顾贞立闲愁未扫。拟向梅花告。傲骨自来贫亦好。丘壑尽供潦倒。离魂不用人招。此生拼老渔樵。多谢天公有意,留将一地琼瑶。